第(1/3)页
从绢底和裱锦,可以聊宋代纺织技术,从素面的绢到繁复提花的锦,从家庭织布到官锦院里的大织机,以及织锦文化和对周围蕃国的影响等等,都可以展开。
《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》大青绿山水,就可以聊中国的隐士文化,魏晋门阀,清谈,哲学流派,黑暗政治和佛教传播对文人思潮的影响。
《杜甫诗意图轴》就更是周至的长项了,可以讲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,创作规律,审美意趣,流派,意境表现和传递,诗意和画意的美学共性……
这是一个难得的科普机会,反正手动的时候嘴闲着也是闲着,因此周至也就不厌其烦,至于说最后摄制组采用哪些内容,那是他们的事情了。
反正研究比他深刻的,英文没有他好,而英文比他好的,对于国学研究的广博程度和深度又不如他,而且周至絮叨有个特点,那就是生动,知识点繁密,虽然专业但不失有趣,常常在幽默当中就完成了知识的普及,而许多稀奇古怪的“冷知识”,往往让人感到既震惊荒诞,但又符合当时的情理,可以充分地满足大众对古代东方生活的猎奇心理。
外行看热闹,内行可就看门道了,周至纯粹是干到哪儿,想到哪儿,就聊到哪儿,没有草稿没有宣讲材料,完全是信口开河,可是能够将三幅画上涉及到的各种学问,都道得出个一二三来,就连学术精深的翁万戈都暗暗啧舌。
很多知识就连他这研究了翁家收藏一辈子的人都不了解,这娃当真就是一瓶“国学万金油”!
周至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,就是修补画作的时候专心致志,废寝忘食在这个时候不再是形容词,而是客观事实。
别人也不敢随意干涉打扰他,只能按顿补充食物和饮水,大家轮流着陪他熬。
等到修复完最后一笔,将笔一丢,直接躺倒在沙发上,闷头便睡。
“以钧快去拿床被子来,屋子里空调有些凉。”翁万戈赶紧招呼:“这两天一夜,老夫也算是开了眼界了,了不得啊……”
“我们看画,会不会影响到肘子休息?”管舒宁对麦小苗问道。
“不会的。”麦小苗坐在沙发边,轻轻握着周至的手,又是心疼又是骄傲:“现在就算大声说话也弄不醒他,等他睡饱了自然就好了。”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