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秋阳把梧桐叶染成蜜色,落在和平社区的石板路上,像铺了一层碎金。社区服务中心的小院里,几位老人围着新安装的智能花盆,眉头拧成了疙瘩。78岁的刘奶奶扶着老花镜,手指在花盆侧面的三个按钮上犹豫着,指腹反复摩挲着凸起的大字体,却迟迟不敢按下去。 “小苏啊,这语音提醒说得太快,俺耳朵背,听不清。”刘奶奶抬起头,望着站在一旁的社区适老化项目负责人苏晴,脸上满是无奈,“你看这‘浇水’‘报警’‘求助’,字是挺大,可俺这记性,转个身就忘了哪个对哪个。上次想浇水,差点按成报警,吓得邻居跑过来敲门。” 苏晴蹲下身,帮刘奶奶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银发。这是社区适老化改造的第三批设备,智能花盆不仅能自动检测土壤湿度,还带语音提醒和应急功能,原本是为了方便独居老人,没成想却卡在了“操作记忆”这个坎上。“刘奶奶,您别急,我再给您讲一遍,红色是浇水,蓝色是报警,绿色是求助。”她放慢语速,指着按钮逐一解释。 可刘奶奶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:“姑娘,你讲得再清楚,俺也记不住啊。人老了,脑子就像生了锈的机器,转不动了。”旁边的张大爷也附和道:“是啊,我们这群老骨头,哪懂什么智能设备,按钮多了就迷糊,还不如以前自己端水浇花踏实。” 几位老人你一言我一语,话语里满是失落。苏晴心里沉甸甸的,她看着那些崭新的智能花盆,突然意识到:适老化改造,不是把先进设备搬进老人家里就够了,得真正贴合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。这些独居老人,大多记性衰退、反应变慢,复杂的操作流程对他们来说,不是便利,而是负担。 回到社区办公室,苏晴把自己关在屋里,对着智能花盆发呆。花盆的设计很精致,语音提醒清晰,按钮字体也放大了,可为什么还是不受老人待见?她想起刘奶奶那双布满皱纹的手,想起张大爷反复念叨“记不住”时的无奈,心里渐渐有了答案:老人需要的,是最简单、最直观、不用费脑子就能操作的设备。 “或许,我们可以找些有经验的人来出出主意。”苏晴突然想起自己牵头的育儿社群,宝妈们每天和孩子打交道,最懂“简单易懂”的重要性——孩子认东西,不就是靠形状、颜色吗?说不定这个思路能用到老人身上。 当天下午,苏晴在育儿社群里发了条消息,说明了老人遇到的难题。没想到消息刚发出去,就收到了几十条回复,宝妈们都很热心,纷纷表示愿意帮忙。“我明天正好休息,带孩子去社区看看,说不定能想到办法!”宝妈李姐的消息最先跳出来,她是幼儿园老师,平时就擅长设计简单易懂的教学工具。 第二天一早,李姐带着五岁的儿子豆豆,和其他几位宝妈一起来到社区。苏晴领着她们来到刘奶奶家,看着刘奶奶试着操作智能花盆,反复忘记按钮功能,宝妈们都深有感触。“我妈也这样,记性不好,教她用智能手机,教了几十遍还是忘。”小张是个刚结婚不久的宝妈,想起远在外地的母亲,眼里满是牵挂。 在社区办公室,宝妈们围坐在一起 brainstorm。李姐拿着纸笔,一边画一边说:“孩子认东西,都是靠形状和颜色,比如圆形是皮球,方形是积木。老人其实也一样,复杂的文字记不住,但直观的形状和颜色容易形成记忆。”她顿了顿,在纸上画了三个按钮,“我们可以把按钮做成不同形状:圆形是浇水,像水滴一样,寓意直观;方形是报警,方方正正的,有稳重感,像安全门;三角形是求助,三角形有指向性,像在招手求救。” “这个主意好!”另一位宝妈接着说,“再用不同颜色区分,红色是报警(紧急),绿色是浇水(安全),黄色是求助(提醒),颜色和形状结合,老人摸一摸、看一看,就能记住了。” 苏晴眼前一亮,这个办法既简单又实用,完全贴合老人的认知习惯。李姐又补充道:“光改按钮还不够,很多老人不仅记不住操作,还孤单。我们可以组织宝妈们和老人‘结对子’,每周抽点时间去陪老人聊聊天,顺便教他们用设备,就像陪自己爸妈一样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