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8章 做好事还招人恨-《外科教父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杨平远远的观察夏书的表情,好像也没有不情愿,看样子对这差事比较接受。

    聂顺娥准备出院,又买了水果篮送给医生护士,单独买了一个送给杨平,夫妻两亲自一起向杨平致谢,还毕恭毕敬地鞠躬,真是太客气了。

    他们准备出院后在三博医院的天桥上营业,所以决定先去租房子,等房子搞定就搬过来。

    潘豆豆很快转出icu,术后十分平稳,方主任又提着两箱车厘子送到外科研究所,还在科室转悠一圈,看没有需要帮忙的,显然也把自己当作编外人员。

    方主任看到夏书推着护士长出来,立刻上去自告奋勇:“夏医生,你歇一歇,我来推吧。”

    此时所有护士的目光聚集到方主任身上,这哪里是目光,分明是箭,感觉就像要吃了他,怎么回事?做好事还招人恨?难道社会风气现在这么糟糕。

    方主任下意识地后退几步,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,只能站在走廊里思考人生。

    杨平回医生办公室休息一会,进入系统空间实验室,系统空间的效率很高,对于死亡肿瘤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拍照已经完成,数以亿万的图片靠人力根本没办法处理。

    好在系统的面板相当于一台超级计算机,虽然算力远远不及系统承诺将来奖励的计算机,但是起码现在够用。

    杨平将图片的对比与分析交给系统面板去做,自己开始留意新培养的肌肉。

    在空间导向基因的主导下,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再也不是一堆散落的细胞,而是一块完整的肌肉。….

    而且在对其它参数掌握越来越清晰的情况下,培养的成功率越来越高,现在成功率稳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
    找到第一个空间导向基因之后,杨平将注意力放到下一个空间导向基因,他准备寻找软骨的空间导向基因,因为相对于心脏之类的复杂器官,杨平认为,肌肉、软骨的成形调控肯定很简单,很单一。

    而心脏等复杂器官的导向基因可能不止一个,而且相互之间的调控机制一定是十分复杂的。

    从简单的开始,一步一步来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此时,美国某公司大型实验室,这是世界顶级干细胞实验室。

    宽敞的实验室里陈列这各种顶级实验设备,比如生物3d打印机,是价值过亿的顶级产品,这些产品是他们的核心技术,拒绝像竞争对手出口。

    几十个拥有透明窗的培养器摆在实验室,现在只剩最后一个没有开启,康纳尔博士希望出现奇迹。

    随着透明玻璃护盖的打开,康纳尔博士戴着手套,小心翼翼拿出里面的培养器,很遗憾,没有奇迹,又失败了,他不禁失望的摇头。

    四十个培养器没有一个成功,全军覆灭。

    他对这个结果早有预判,因为实验进展到这里,他已经非常迷茫,没有基础研究的突破,已经不可能往前走,前进的路已经被毫不留情地锁死。

    但是公司对这方面的技术期望很大,所谓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
    可是现实就是这样,干细胞技术无论怎么发展,最后培养出来的是细胞,而不是器官,是一堆的散落细胞,而不是成形的器官,是一堆砖头,而不是一栋房子。

    康奈尔博士创造的这种新技术:利用支架引导细胞进行爬行,其实与生物3d打印没有太大的区别,都是利用外来支架对细胞进行被动堆积。

    现在支架爬行技术没有取得突破,而生物3d打印那边也好不到哪里去,也依然在原地徘徊。

    打印出来的缩小简易版“器官”只能用于一些诸如药物研究之类的实验,暂时无法应属于临床,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器官,严格来说只是用细胞按照器官形态堆积的“器官”,不具备器官的微结构。

    令康纳尔博士庆幸的是,虽然实验的进度很慢,不过他们的干细胞技术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,领先别人至少十年。

    公司在这上面押注太大,将干细胞技术列为未来占据生物技术制高点的几大战略技术之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