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3章 转给我们吧-《外科教父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会谈室,杨平见到病人的一个女儿,两个儿子。

    病人女儿是四十岁左右的女士,是老人最大的孩子,自然作为代表,好像这位女士也乐于做代表,两位小弟也乐于被姐姐代表。

    “这两位是?”

    女士看着两位老外也坐在旁边,有点不自在。

    尤其两位老外正襟危坐,表情严肃,这气氛让女士不免有些想法。

    杨平解释:“这是我们科里的进修医生,你不用介意,他们也是跟着我来学习的。”

    女士看着两位老外,放心地坐下。

    “我们刚刚讨论过你父亲的病情,你看这样可以不,今天转到我们综合外科去,再完善一些检查,两侧的膝关节和踝关节都要重新做磁共振,我要看看老人四个大关节的软骨情况怎么样,只有做完这个检查,我心里才有底,才能判断究竟能不能解决你父亲的问题,要是还不能,到时就从我们科出院,要是有办法,我再详细和你谈。”

    “依据目前的检查情况,我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可以帮老人解决问题。”

    杨平补充一句。

    病人女儿倒是爽快,也不犹豫:“当然可以,我们不急这一天,到医院就是想帮我爸解决关节痛的问题,要是能够解决更好,不能解决也没办法,杨教授,我知道你的名气,你最近研发了很神奇的治疗脊柱弯曲的器械,是不是?”

    这老百姓都知道这个脊柱外固定架?

    杨平点头称是。

    女士说:“我们班上有个孩子脊柱侧弯,一直想预约你们的手术,约好久没约上,说要等第三批。”

    “老师贵姓?”杨平笑道。

    年龄四十左右的老师说:“我姓吴,在师大附中教书。”

    师大附中可是重点中的重点。

    “吴老师你好,那就这样定下来,我们马上安排转科,能不能拿出方案等明天检查完再说。”杨平看他们没有异议,就这么安排。

    吴老师很好说话:“杨教授,你们是专家,我们家属全力配合,费用杨教授也不用考虑,多少钱我们三姐弟都愿意出,我爸为了我们辛苦一辈子,现在大家都成家立业,正是回报的时候,我父亲的事,拜托你们,非常感激。”

    老师说话就是好听,看样子不是语文老师就是政治老师。

    病人两个儿子,一直看着姐姐发言,也不插话,只是不断点头,附和姐姐的意见,看来小时候,没少被姐姐管教。

    “我可以加你微信吗?”吴老师不失时机地提出。

    一回生二回熟,不管父亲这次能不能解决关节痛的问题,加上杨教授的微信总是好事。

    就像学生家长有全国名师的微信,时不时可以讨教一番。

    杨平亮出自己的工作微信,吴老师麻利地掏出手机。

    “这两位还有其他意见不?”杨平问两位弟弟。

    不管他们在家里地位如何排序,此时都是病人家属,要问一句。

    “杨教授问你们还有什么意见没?”姐姐的语气有点严厉,跟刚刚谈话时温和的语气判若两人,此时她才更像老师。

    两位弟弟面色微红,同时摇头:“没——没意见。”

    会谈结束,宋子墨开始打电话让病房值班医生接受病人。

    同时,他和徐志良也在思考,杨平究竟要拿出什么方案,既然提出转科,心里肯定已经有点把握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